【喜迎二十大】一场校园里的学思践悟之旅
发布时间:2022-10-02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时维金秋,而烈日灼灼。比骄阳更热情的,是在校园里在“打卡旅行”的青年教师们。9月30日,学院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循足迹、悟思想、力创新”教师学思践悟活动,青年教师代表循着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时的足迹,在重温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中,进一步汇聚起奋进新征程的澎湃动力。
一次“沉浸式”打卡
2013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南大学,视察了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提出了“两个面向”,为科技创新指引了方向。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荟萃、学科齐全、思想活跃、基础雄厚的优势,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民生建设大领域,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形成更多更先进的创新成果。
九年后,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组织青年教师重走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考察时的“中南路线”,再历当年场景,重温殷殷嘱托。在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家驻足在重金属废水处理站中试平台。总书记来校视察时首站来到这,观看了年轻教师刘恢演示的重金属废水生物制剂深度净化和回用系统。如今已是研究中心副主任的刘恢教授再次拿起话筒,为大家讲述当年的情形与细节。“这些年,在柴立元院士的带领下,团队研发的冶炼多金属废酸资源化治理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成功,我们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废酸中有价金属高效分离与直接回收。”讲解中,刘恢自豪地分享了团队在总书记鼓舞、鞭策下取得的一系列成绩。
在一个个动人细节的“复刻”中,教师代表们仿佛回到九年前,边走边悟,深刻感受到了总书记对中南大学寄予的殷切希望,认真思考着自己身为教师的初心使命所在。对于新进教师李沈鑫而言,此番寻访之旅意义深刻。“我曾在读博时参与过一次寻访活动,当时让我体会最深的是中南人科研报国的家国情怀与勇于创新的科学家精神。而今日此行,令我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那就是要进一步将立德树人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本分,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奋斗。”
一场隔着时光的汇报
活动当天,在结束实地寻访后,科教楼三会议室举办了一场教师学思践悟寻访分享座谈会。校领导易红、蒋建湘、郭学益、陈立章也来到现场,聆听教师代表们的所思所悟。
会上,我院院党委书记成琼文等四个部门负责人展开一场“超时空”会话,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这些年发生在身边的新变化、取得的新成绩:九年来,公海gh555000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深化改革,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多点发力,加快推进学院事业高质内涵式发展。
教师代表们深受感触,纷纷分享自己学思践悟之旅的收获。曾在现场为总书记进行操作演示的刘恢教授动情说道:“总书记的深情嘱托、殷殷期望已经成我奋进向前、开展科研攻关的力量之源。作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的一员,我要坚守教育初心、做好立德树人,矢志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助力冶金学科攀登世界科技尖峰。”
奔赴一个全新征程
二十大召开在即,激越的鼓点已经擂响,面向新征程,该怎样蓄力再出发?校党委书记易红向全校教师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强化思想认识,不断提升政治站位。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来校视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上下功夫,增强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坚持立德树人,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广大教师要把教书育人作为第一责任,要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作为自己的职责使命和首要任务,并终身践行;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深刻理解“四有”好老师的内涵实质,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三是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将践行“四个面向”不断引向深入。要发挥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加强基础性原创性前沿研究,努力实现原创性成果的更大突破;瞄准国家重大战略,聚焦国民经济建设重大需求,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加强成果转化,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提升面向民生建设大领域的技术力量,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要求,发挥学校医学优势特色,为人民生命健康、推动医学高质量发展、健康中国建设作出贡献。
易红书记强调,全校各部门要进一步营造潜心研究的良好环境,落实好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各项要求,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激励教师勇攀科研创新高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科技支撑。